水处理技术支持
联系我们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昌宏路高原明珠国际五金机电城B7-5号
销售咨询:0871-63512423
技术咨询:0871-67016730(传真)
服务热线:137 0876 8226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谢绝推销电话)
网站:http://www.waterhq.cn
邮箱:kmwater@qq.com
邮编:650217
水处理技术支持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水处理技术支持 >> 正文

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方法与清洗效果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25-10-28 浏览


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方法与清洗效果,在反渗透膜污染后,我们需要通过清洗,以恢复其使用性能。各个反渗透膜厂商提出的清洗方法虽有一定差异,但核心原理大致相同:通过物理、化学及生物手段去除膜表面及孔隙内的污染物,从而恢复膜的通量和选择性。本文将系统介绍膜清洗的主要方法与效果表征指标,供水处理人士参考。

 

  1. 反渗透膜清洗方法概述膜清洗方法通常可分为三类:

物理清洗、化学清洗和生物清洗。三者各有特点,可单独使用,也可组合应用。

1、物理清洗物理清洗主要包括反洗、水力冲洗、超声清洗和机械擦洗等。这些方法依靠机械或水力作用去除膜表面附着的污染物,属于非化学方式,清洗过程简单、成本低,对膜材料损伤小,常作为首选的清洗手段。常见的物理清洗方式包括反向冲洗、低压或高压冲洗,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物理清洗方法,如超声波清洗、电场清洗。反向冲洗是通过施加反向压力,使清水从膜透过侧进入膜孔,将附着在膜表面和孔内的污染物剥离出去。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中空纤维膜,如超滤或中空纤维纳滤膜,效果较好。低压或高压冲洗是利用横向流速冲击膜面,去除松散的沉积层。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,气泡爆裂时产生的微射流可以有效冲击膜面,使污染层松动脱落。此法适合离线清除附着较牢的有机污染或胶体污垢。电场清洗是通过在膜组件两端施加脉冲电场,利用电渗效应及电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,属于新兴的膜再生技术。物理清洗操作简便、费用低廉、环境友好,但对于强黏附性有机物和无机垢层,清洗效果有限,因此常与化学清洗联合使用。

 

2.化学清洗当物理清洗的效果有限时,就需要采用化学清洗。化学清洗是通过化学药剂溶解、络合、氧化或皂化膜孔内外的污染物,使其结构发生变化或转化为可溶物,从而恢复膜性能的过程。根据所用药剂性质,化学清洗可分为以下几类。

1)酸洗酸洗主要用于去除无机垢和金属氧化物污染。常用药剂包括盐酸、硝酸、磷酸和柠檬酸等。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,生成可溶性盐类,从而去除沉积层。例如盐酸能有效清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铁等无机垢,柠檬酸除垢温和,适合对膜材料敏感的系统。

2)碱洗碱洗主要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、油脂及蛋白质类污染物。常用药剂有NaOHNaCONaPOEDTA等。碱性条件下可使有机物皂化、蛋白质变性或微生物絮体分解。例如,NaOH溶液能有效去除蛋白质污染物。

3)氧化清洗氧化清洗剂如次氯酸钠、过氧化氢、过氧乙酸等,是强氧化剂,能将有机污染物氧化为易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。它们通过破坏污染物的化学键、羧基或胺基团,降低其黏附性。常用于消毒和去除有机膜垢,但应注意某些膜(如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)对氧化剂敏感。

4)表面活性剂清洗表面活性剂如Triton X-100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(SDBS)等能乳化油脂、蛋白质,并分散颗粒污染物。其作用机理在于降低界面张力,使污染物易于脱附。对于含油废水或食品加工废水系统,表面活性剂清洗尤为有效。

5)络合清洗常用络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(EDTA),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,破坏无机垢的结构,从而清除金属沉积层。在多污染共存体系(如Ca²有机酸垢)中常联合使用,效果更佳。化学清洗的成功与否,与清洗液的浓度、温度、时间及pH密切相关。实践中常采用低浓度多次清洗的方式,以减少膜材料损伤。

 

3.生物清洗生物清洗利用酶或微生物的生物催化作用分解污染物,如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污染,脂肪酶可去除油脂,纤维素酶可分解有机膜垢。其优点是温和、环保、无毒,对膜结构破坏小;缺点是成本较高、适用范围有限,常作为化学清洗的辅助方式。

 

二、清洗效果的表征方法膜清洗效果需要通过可量化指标来评价,常用方法包括:纯水通量恢复系数、操作压力变化和过滤阻力。

1.纯水通量恢复系数恒压过滤时,通常以膜清洗前后纯水通量变化来衡量清洗效果,其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。式中:Jcw 为膜清洗后的纯水通量,m³/m²·h);J0 为初始纯水通量,m³/m²·h)。此外,也可用清洗后膜通量变化值来表示清洗效果,如下式所示。式中:JaJb 分别为清洗后与污染后膜的纯水通量,m³/m²·h)。通量恢复率越高,说明清洗效果越好。

2.操作压力变化恒通量过滤时,可通过操作压力变化来表征清洗效果,如下式所示。式中:pipt′为过滤过程初始与结束时的压力,Pap0 为清洗后的压力,Pa。当清洗后运行压力显著降低时,表明污染物已被有效去除。

3.过滤阻力法清洗效果也可用过滤阻力表示,如下式所示。式中:Rn 为清洗之后的膜阻力,m¹Rm 为膜的固有阻力,m¹。也可采用下式表示。式中:Ri 为清洗前膜的阻力,m¹。当χ 接近100%时,说明膜的通量几乎完全恢复。

 

三、综合分析与工程实践建议从工程应用角度看,膜清洗策略的选择应根据污染类型、膜材料特性和系统运行条件综合确定。无机垢污染:优先采用酸洗 + 络合剂;有机及生物污染:采用碱洗 + 表面活性剂;复合污染:先化学后物理或交替清洗;易氧化膜:避免使用强氧化剂。在清洗过程中,应控制温度(一般2540℃)以提高反应速率,同时防止膜损伤。此外,应注重清洗液的循环流速与流态,保证化学药剂在膜面形成有效剪切。清洗结束后必须彻底冲洗,以防残留药剂造成二次污染。总结膜清洗是膜分离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。合理的清洗方法不仅能有效恢复膜性能,还能延长膜使用寿命、降低运行成本。物理清洗简便经济,化学清洗彻底有效,生物清洗绿色环保。通过三者结合,可根据污染特性制定经济高效的综合清洗方案。未来,随着膜材料的改进与清洗技术的发展,低药剂消耗、自动化控制及智能清洗将成为主流方向。对于水处理工程师而言,掌握膜清洗的机理与评价方法,是提升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必修课。

 

相关信息
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